2020年3月7日 星期六

【奉俊昊導演的八部電影】

【照片摘自網路】

韓國導演奉俊昊以《寄身上流》一片,獲得多項奧斯卡金像獎,引發話題。後來才發現看過奉俊昊導演的《駭人怪物》、《殺人回憶》、《玉子》等多部電影,於是趁假日,找出導演其他電影,一次看盡,看看不同電影的故事與風格。

奉俊昊導演在2000年的首部片《綁架門口狗》,到2019年的《寄生上流》,共有八部電影,風格各有不同,下列一一簡述,喜歡還是要全片觀看。




【照片摘自網路】

2000年:《綁架門口狗》

找不到影片,看網路介紹是一位講師,偷了一隻狗,反諷上流社會的故事。




【照片摘自網路】

2003年《殺人回憶》

電影講述1986年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件,10位女性受害,1人生還,一直找不到兇手。直到2019年9月懸案有驚人突破,警方由採證的DNA,透過新科技分析,確認一名李姓犯嫌,並且已經自白坦誠,而且案件不只10件,而是15件!

2003年奉俊昊導演以華城案為本,拍攝《殺人回憶》,重點放在警方辦案過程,以小鎮的警察的傳統辦案方式,進行犯罪調查,只是應用非法手段,逼供栽贓,找出嫌疑犯。但是來自首爾的警察,卻是抽絲剝繭,一步一步追查,最後在無直接證據之下,還是不得不放走嫌犯,成為一件懸案。

這部電影成為一部反冤獄,非常好的教材電影,早期在科學辦案的能力不足,以及警方只想即早破案下,進行找人頂罪的破案模式。一位村中的弱智青年,以及在犯罪現場手淫的老者,全成警方合理懷疑的對象,在逼供自百下,缺乏直接證據,就製造直接證據。

導演調侃式的拍攝小鎮警察的惡行,荒謬中帶趣味,有些黑色喜劇風格。但是城裡的來的警察,卻是抽絲剝繭的調查,漸漸發現被視為嫌犯的自白,其實就是在犯罪現場旁觀窺看的回憶,換句話說他是目賭兇案的證人,警方將他的旁觀證詞,誤當成主觀的犯罪自白。

有了「殺人回憶」,全案才明朗化,指向第三位犯嫌,但是卻在現場採集精液DNA不合下,警察無法逮捕嫌犯,最終仍然是懸案收場。

電影幾乎斷定第三位嫌犯,就是兇手,但是如果根據去年破案的罪犯,其實也是誤認。

《殺人回憶》有點像日本電影《羅生門》,透過不同證人、犯嫌、目擊者,一點一滴拼湊案件的原貌,觀眾在跟著警察的視角,開始為犯嫌定罪,成為冤案的同意者,這或許是導演表達殺人回憶不可輕信的意思。

華城連環殺人案最後一件發生在1991年,依法到2006年,就過15年的法定追訴期,2003年重拍電影,引發韓國民眾關心,韓國修法將追訴期延長至25年。但是無奈是,2019年破案,其實也過25年追訴期,韓國目前思考如何追訴,讓兇犯伏法。




【照片摘自網路】



2006年《駭人怪物》

這部應該是台灣觀眾認識奉俊昊導演的一部大片,講述污染的漢江,培育一頭吃人大蟲怪,在軍警無法以火力消滅,主角為了救家人、朋友,最後展開的地下涵洞的大決鬥。

算是一部有關環保的科幻爽片!




【照片摘自網路】



2008年《東京狂想曲:搖擺東京》

這部電影算是日片,透過二位法國導演,一位韓國導演奉俊昊,拍攝三段東京故事的電影。

奉俊昊的30分鐘影片,名為「搖擺東京」,故事講一位靠爸媽的繭居族,生活單調而規律,排披薩空盒、排衛生紙空卷筒,生活就是度日子。他從未出過家門,一切靠外送唯生,直到一位外送妹妹蒼井優來送披薩,剛好發生地震,兩人相處一陣,心生好感。

但是外送妹妹沒再出現,主角打探之下,得知離職回到東京,於是為了一尋佳人,決心踏出從未踏出的家門,前往東京尋妹。驚異是主角到了東京,竟然街道空無一人,大家都是繭居族,連外送妹妹都是繭居家中。在窗外對望之時,剛好又發生一場大地震,所有人逃離家門,來到街上,兩人也感情升溫。

故事有點瞎!但是反諷度極高,覺得主角自閉冷漠,其實整個城市一樣自閉冷漠,甚至在全然自閉冷漠中,一位繭居族踏出家門尋愛,就成為城市中最偉大的行動。




【照片摘自網路】


2009年,《母親》

母親是奉俊昊導演另一部犯罪電影,故事講述一位弱智的年輕人,涉嫌一件殺女命案,進而被收押,他的母親為了證明兒子的清白,一路展開追查。甚至最後不惜殺人縱火,阻擋證人的出現,指證她的兒子殺人。

故事在最後,有著驚人的轉折,另一位被誤認為罪犯的弱智青年,在警察追查後,認定是兇犯,主角無罪獲釋回到家中,但是他的母親已成殺人犯。甚至結尾留下伏筆,弱智青年告訴母親,在殺人縱火現場,撿到媽媽的針灸盒,而母親在兒子的敘述中,起疑兒子如何知道殺女命案的關鍵手法,兒子真的是殺人犯?

整個故事主軸在母親的身上,演出一位母親,因為疼惜兒子的智能缺陷,萬分寵愛孩子,甚至不惜殺人。另一面對照被害女孩,因為家境窮苦,父母不在,只能以援交求生,甚至以身體換米粄,最後因為錄下交易者來要脅,遭到殺害。

其實,貧窮的弱智嫌犯家庭,貧窮的被害者身世,片中充滿階級味,讓人看見窮人面對司法的種種窘迫。




【照片摘自網路】


2013年,《末日列車》

《末日列車》算是奉俊昊導演執導的第一部歐美電影,故事講人類污染環境,造成暖化,最後使用藥劑降溫,卻導致全球極凍,倖存的人類,集中在一輛末日列車上。

末日列車不斷行駛,依照車頭車尾分成不同階級社會,車尾的低下階級,發起革命向車頭進攻,攻進車頭後,卻發現是上層階級,刻意引發的革命,藉以削減車上人口。

但是這次攻過頭,連列車都毀,倖存小女孩下車,發現地球沒有那麼冷,人類已經可以回到地面生活。全劇終!

其實片子蠻單調,就像活人版失速列車,一堆活人從車尾向車頭進攻,打打殺殺中,演完電影。




【照片摘自網路】


2017年,《玉子》

《玉子》算是奉俊昊導演執導的第二部歐美電影,也是一部帶有暗黑版童話的好片。故事講述一家公司改造基因豬,將26頭基因豬,分別送到不同國的傳統農民家中養殖,想要洗白基因豬的不良印象。

Okja是一頭送到韓國深山飼養的基因豬,養大後一頭豬簡直是巨獸,大概五倍河馬大小。養豬十年後,公司來帶走豬,準備屠宰上市。韓國養豬農的十多歲孫女美子,基本上是和巨豬Okja一同成長,十年後Okja被帶走,美子當然出山援救。

救援過程中,殺出一隊動物解放組織,幫助美子救豬,但是交換條件是讓Okja回到繁殖場,去偷錄繁殖場的不堪內幕。最後救援行動失敗,美子闖繁殖場,在Okja被屠宰前,以金豬賣下愛豬,救回Okja,順帶救頭小豬,回到深山過著快樂生活。

電影像黑色童話,有人豬的溫馨童話,有企業、組織的黑色心機,甚至有點像《ET》般,大人世界充滿算計,小孩和豬\ET只想單純回家。電影看似單純歡樂,卻讓人想很多,企業的算計,NGO的手段,甚至一部電影,看完肉豬繁殖到屠宰的生產鍊,看完豬肉都吃不下去!

奉俊昊導演的畫面沒話說,每一部都很唯美精準!但是《玉子》配樂,用了Goran Bregovic的音樂作為配樂,讓人想起南斯拉夫電影《地下會社》的華麗荒誕!



【照片摘自網路】


2019年,《寄生上流》

電影《寄身上流》獲得多項奧斯卡金像獎,享譽國際,這部大家都應該看過,就不多寫。

唯一想說,電影內容呈現階級差異,但是卻有「鄙視」貧困階級的意味。

電影中,主角家庭能夠寄身,全賴「善良信任」的富裕階級頭家娘,全然相信一拉一的幫手介紹。甚至一家寄生,對於同為貧困階級的地底藏身家庭,就是弱弱相殘的暴力相向。

而片末的兇殺,歸咎富裕男主人嫌貧困男家長一身臭味,加上長期不滿,就痛下殺機,刻板化貧困階級易怒暴力的形象。最後悲劇發生時,愛上家教哥哥的富家小妹,還在危機時,一心救情郎,完全真心不騙。

看完,覺得是「好心單純」富裕家庭,碰上「貪婪冷血」的貧困家庭,有著弱勢可憐又可恨的印象。或許一如原初片名《寄生蟲》,電影只是寫實戲謔反應小人物的窘境與醜態,無關《單車失竊記》般的階級批判。

看完奉俊昊導演的電影,差一部首作,覺得導演算是一位溫暖之人,處理許多黑色劇情,但是帶點詼諧莞薾的態度視之,壞人沒那麼壞,好人沒那麼好,於是就逼迫觀眾別太早定論,留些思考空間,不會把觀眾「縫合」到電影裡。


有空可以一一看完,能夠更認識導演,以及電影裡描繪的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