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

◎百年榮耀--黃海岱先生紀念展◎(2007.04.28)


對一位斷代型的布袋戲迷而言,源遠流長的布袋戲世界裡,腦海裡也只認的史豔文,以及在電視裡出場時,那段德弗乍克新世界的配樂,後來的布袋戲裡,那些一頁書、業小釵等等人物,總是有點模糊。

很長一段時間,談到布袋戲,腦海裡總是響著「黃俊雄布袋戲團」或是「黃文擇金光布袋戲」的名號,在電視裡以巨大的回音響著,不太清楚台灣布袋戲的源流,以及家祖傳承。




記得該是好久以前,偶然在一個電視節目上,看見黃海岱先生接受訪問,示範布袋戲的操作,那種走路的百態、打鬥的身姿,以及騰空而起又套回手上等等手法,表現的唯妙唯俏,流暢萬分,才認知這一位國寶級藝師,以及他的家族。

有趣的是,看過黃海岱大師的布袋戲操作表演,後來回到鄉下,看見有謝神的布袋戲表演,總是喜歡走到後台,看著躲在戲台後,布袋戲藝師舞弄的手勢身姿,也許技藝稱不上精湛,但是那種搬戲的勞苦,真實的存在。



觀看藝術,總喜歡去感覺,在完美演出背後,那種勞苦的身影,像一首好聽的音樂,一定有一雙奮力撥弦的雙手,藝術的構成不是天籟,而是勞苦的血汗。

一個午後,走進華山酒廠的黃海岱先生的百年榮耀展場,在展場中以圍繞黃海岱大師的攝影、影像、戲偶、文件等物件,細細介紹他的生平,以及台灣布袋戲的源流發展。



在諸多影像中,最震撼攝影家曾敏雄的寫真照,那張呈現大師巨掌的照片,充分顯示一位國寶級大師,在完美背後的辛勞,布袋戲是活在他的手上,也唯有這雙巨掌,才能撐起台灣布袋戲的一片天光。

這樣的觀看經驗十分有趣,失去演出劇情的吸引,反而可以靜靜的沈思布袋戲本身的眾多事物,就像欣賞靜止不動的戲偶,詳細的觀看戲偶的雕製,以及衣飾的花樣,比較從早期到現今的不同變化,都可以感受到這門傳統藝術的精緻。



會場中,一棟搬戲的彩樓舞台,後方擺設傳統的戲班場景,鑼鼓班、戲偶的擔籠、解渴的茶水,讓人看見布袋戲在鄉野街頭最原初的型式,不同於電視聲光的平面呈現,更不是一台載卡多放錄音帶的隨意比劃,終究就像所有現場表演的藝術一般,台上故事精采,台下故事更是動人,鑿刻所有藝術背後的勞力原素。



布袋戲式微,或是該說它從鄉野街頭走向藝術典堂,在成為一個國家精緻藝術之時,卻得感傷迎神廟會的戲台,日益被花車鋼管的拼場取代,布袋戲終究離開出生的民間,走向一個未知的未來。



螢幕上,以國旗蓋棺,為黃海岱大師註記一生榮耀,但是我想起記錄片裡,他說著,布袋戲興盛時期,全台有著多少戲班子,那種較勁的豪氣,那樣高興的神情,那才是屬於黃海岱大師期盼的輝煌時代。

作為一位斷代型的布袋戲迷,當越走近戲台,理解一場戲背後的幸勞付出,現在反而喜歡起現場的布袋戲表演。有時鄉下做醮,廟前搭起布袋戲舞台,在夏夜晚上,伴著田野的香氣,那種揮汗如雨、鑼鼓急響,好人壞人全在舞台上搬弄生風,一聲長喝刀砍頭落,那種孩時的忠孝節義重返心頭。

華山酒廠的展覽已經結束,未來會在宜蘭的傳藝中心展出很久,有空可以去看看,不只追念黃海岱大師,更要追憶這段大師開創的布袋戲年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