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里城大火,燒毀了正殿等建築,毀壞文化資產,讓人惋惜!但是作為琉球王國居城的首里城,在漫長歷史中,曾經數度受到毀壞重創,但是不斷重建修復回來,可以用「世界文化遺產的九命怪貓」,來形容一再浴火重生的沖繩文化資產。
大火燒掉首里城正殿等建築,雖然不是指定世界遺產的範疇,但是從毀滅看再生,也許能夠提供一些有關文化重生的思考。
日本沖繩縣,過去是琉球王國,12世紀中國元朝入侵琉球,遭到擊退。14世紀,三山時代島上北山、中山、南山三王併立,各設城池相抗,相繼朝貢中國明朝。1429年中山王巴志先後征服北山、南山,統一琉球國,首里城為王城,中國賜姓「尚氏」,開啟琉球尚氏王朝。
1609年,日本幕府德川家康派遣薩摩藩入侵琉球,琉球被迫接受日本管理,明代已無力相救。1654年,中國清朝建國後,琉球再向中國朝貢,再度受到冊封為王,但是中國難以干預,形成朝貢中國,臣服日本的局面,成為兩國人質。
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為日本領土,設立琉球藩。1867年日本大政奉還後,1879年廢藩設縣,撤銷琉球藩,改為沖繩縣,琉球王族移往東京,琉球王國徹底消失。
自此,首里城成為日本軍隊駐紮地,二戰末期日本防範美軍登陸,以首里城為地下指揮中心,1945年遭到美軍轟炸、砲擊,建築完全損毀,隨後美軍發動登陸戰,日軍敗退,眾多沖繩人被迫玉碎自盡。戰後,美國佔領琉球群島,交由聯合國託管,1971年日美簽訂《日美沖繩協議》,1972年琉球群島移交日本。
現今,在邊戶岬海邊建有一個「祖國復歸鬥爭碑」,紀念沖繩回歸日本。
現今,在邊戶岬海邊建有一個「祖國復歸鬥爭碑」,紀念沖繩回歸日本。
但是對於部分沖繩人而言,歷史的併吞,已經是屈辱,甚至在日本長期奉行「大和民族」的單一民族下,琉球不被承認為一個民族。同時,在美日安保條約下,美國在沖繩長期駐軍,引發諸多美軍風紀事件,以及在現今因為新基地的開發,引發邊野古、高江地區的抗爭事件。
沖繩作為一個國際觀光勝地,其實充滿歷史悲情!
首里城過去遭遇戰亂,數度遭到大火焚燒,其後陸續修復。日本軍方曾經計畫拆除舊建築,建造軍事堡壘,但是最後未成真,只能設營駐軍,直到1925年都還保有舊建築樣貌,甚至指定首里城為國寶文物。
首里城最大的毀壞,發生在二戰時的沖繩登陸戰,日本在首里城建地下指揮中心,1945年3月29日美軍發動轟炸與砲擊,狂轟首里城,想要炸爛地下指揮中心,減少美軍登陸時,日軍的抵抗,降低人員傷亡。首里城受到的破壞,就不只是城池上的大木結構,連城牆石垣都受到重創。
戰後,變成美軍駐紮首里城,居高臨下控制沖繩,1956年許可修復守禮門、圓覺寺、園比屋武御嶽石門等外擴建物。直到沖繩移交日本後,1984年提出「首里城公園計畫」,展開重建工程,但是爭議在於只是「城跡」的保存修復,或是要重建首里城過去的樣貌。
最後,決定原樣重建正殿,以及仿建南殿、北殿等建築,並且分成內圍「國營公園」,由中央統籌計畫,外圍「縣營公園」,由地方修建維護的分工模式。
重建開始在於正殿原樣重建,雖然保有老照片,但是缺乏實際的工法、尺寸,對於事事嚴謹的日本古建築修復,當然不可能以其他建築經驗來「準用」。
直到陸續透過古籍、記事,找到「百浦添御殿普請付御絵図并御材木寸法記」等,記錄17世紀建造正殿的材料、工法,才確定正殿的樣貌,並且以縮小尺寸方式,呈現正殿的大木結構。
直到陸續透過古籍、記事,找到「百浦添御殿普請付御絵図并御材木寸法記」等,記錄17世紀建造正殿的材料、工法,才確定正殿的樣貌,並且以縮小尺寸方式,呈現正殿的大木結構。
有了建築結構,再來就是建築材料。首里城正殿是三層的木造建築,一樓「下庫理」作為國王執行政務的場所,二樓「大庫理」作為國王、王室舉行儀式的場所,三樓是閣樓房間作為通風之用。
三層建築需要能夠貫通上下樓層,高大粗壯的大柱,日本檜木太短又不夠粗,台灣檜木生長時間長,木料夠長夠粗。1986日本派人前來台灣調查,向宜蘭木材業者採購,當時台灣已經開始禁伐林木,木材價格開始飆漲,日本訂購後,三年飆漲三倍,日本以「天時地利人和」,來形容首里城重建的機運。
正殿依原貌重建,最困難處在於外部巨大的「唐玻豐(唐破風)」弓型的屋頂的建造。
再來就是屋頂上的龍頭棟飾,以古法「上燒」的釉藥燒陶,打造出盤龍之勢。
特別是正殿外的「龍」,其實應該說是「蟒」。注意看門面之上的「龍」,身形是「四爪」,算是「蟒」。因為只有中國皇帝可以用「五爪金龍」,琉球受冊封為王,當然不能用九五之尊的龍,只能用「四爪之蟒」。
在正殿內部,一樓下庫理的修復,主要是恢復國王的攝政空間的形式。建造小室樣貌的須彌壇,上設御差床,國王在此聽政。
二樓大庫理,放置國王寶座,以紅梨木製作,除了外觀造型,更重要是漆藝,繪飾鐵線蓮、松鼠等圖樣。
正殿依照原貌重建,其他南、北殿等建築,無法完全原貌重建,只能外貌「仿建」,主要恢復過去的空間樣式,讓人看見首里城的王城佈局。
建築陸續重建、仿建後,接著就是將散落的文物找回,琉球王國經過戰亂,歷經燒毀、洗劫,留存文物已經不多,少數被保存在圓覺寺等地,幸運得以保存。
部分就只能尋找資料,重新臨摹複製,像是在正殿二樓大庫理,國王寶座後,象徵中國冊封認定,作為權力來源的清代皇帝賜匾,康熙所賜「中山世土」,雍正所賜「輯瑞球陽」,乾隆所賜「永祚瀛壖」,都已是重製。
部分就只能尋找資料,重新臨摹複製,像是在正殿二樓大庫理,國王寶座後,象徵中國冊封認定,作為權力來源的清代皇帝賜匾,康熙所賜「中山世土」,雍正所賜「輯瑞球陽」,乾隆所賜「永祚瀛壖」,都已是重製。
總計首里城收藏的琉球王國時代,繪畫、漆器等文物,大概1500多件,像王冠等重製物件,價值不斐,平日收藏於南、北殿,輪流展出。這次大火,燒掉建築,但是更讓人擔心收藏的文物,受到損害的狀況。
有人看琉球文化,無論有形的文化資產,或是無形的受封儀式,如同一個朝貢的歷史!
但是對於一個歷經中、日、美交互影響,不斷遭遇戰爭摧殘,城池、文物一再毀滅,卻在毀滅之中邁向重生,訴說一個王國的悲傷歷史命運。
2000年,首里城作為「琉球王國城跡與相關遺產群」,被列入日本第11個世界文化遺產。其中包括,1、 首里城跡,2、 園比屋武御嶽石門,3、玉陵,4、識名園,5、今帰仁城跡,6、 勝連城跡,7、座喜味城跡,8、中城城跡,9齋場御嶽共9處。
雖然,被焚的正殿等建物,不在世界遺產指定之列,卻是豐厚沖繩文化,再現一個王國的歷史,甚是在強權環伺下,讓人看見一個小國的命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