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0日 星期日

*三芝飛碟屋的前世今生*(2007)


看了新聞,有點莞爾,怎麼那一大片飛碟屋,又是靈異上身,難道就得如此看待廢墟,讓阿飄顯現的穿鑿附會一番!

這片飛碟屋的前世,必須先從翡翠灣開發說起,那麼不得不談談一位由零到百億財富的傳奇經營者蘇銘先生。

他讓飛碟屋現身人間。



蘇銘生於1922年,祖籍南京,1946年隨軍來台,曾任台灣省政府參議等職,後來轉業從商,開始投資生意,經營汽水廠,日治時期台灣也有汽水廠,更有老牌黑松汽水當道,但是在那個時代,一般人喝不起也不習慣喝,直到國府來台美軍進駐期間,這種洋佬喝的氣泡水,才在台灣大為流行,蘇銘在台灣設立汽水廠,開始進軍飲料市場。

後來,事業版圖越做越大,進行多角化經營,其中最有名的天工實業,生產天工牙膏,以及天工去污粉等清潔產品,早年許多家庭應該都用過,但是最大的銷路是在軍中福利社,幾乎當年阿兵哥,都擁天工牙膏刷牙,都拿天工去污粉洗衣洗碗,數十萬大兵的長年愛用,蘇銘賺到大錢。

那麼言歸正傳。

蘇銘算是眼光獨到之人,總是查覺到時代的脈動,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對於休閒的需求大增,尤其遊樂區的渴望,成為集體意志,台灣第一波遊樂區大概都是在那個時代出現,蘇銘看準這項社會需求,眼光放在翡翠灣的開發。當時台灣所有海濱,幾乎都是軍事管制區,別說玩,就連對海拍個照片,都會有大兵制止,但是蘇銘曾任軍職,和軍方有一定交情,他順利建造海水浴場,在夏季開放遊客戲水。

1982年,他又計畫建造海邊渡假小屋,地點就選在三芝淺水灣,興建「太空玲瓏屋」別墅區,就是現今大家所稱的飛碟屋,原本銷售不錯,成為許多台北人購置或租用的渡假小屋,但是後來一說是使用執照出問題,一說是當地居民抗議,又一說是海風強勁,凸出海岸線的房舍,根本不適合居住,於是居民搬出,飛碟屋數次轉手,造成產權糾紛,開始廢棄無人居住。

這是飛碟屋的歷史背景,那麼飛碟屋有何歷史意義。

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

首先,在飛碟屋的建築風格上,或許是考慮海風腐蝕,採用一體成型的碳化纖維,或許是為了建造快速,採用這種模型房屋的設計,但是無論如何,這批在90年代初期建造的房屋,就材質,就外形,甚至整體空間設計,都算是引進西方建築語彙的前衛作法,甚至這種太空科幻式的房屋,都帶有濃厚超現實風格,在台灣建築史上,有其代表意義。

第二,就生態觀點上,飛碟屋的建造,如果仔細看它地基,完全壓在珊瑚礁岩之上,在早期沒有保育觀念,甚至沒有保育法令,人們根本不知海岸線的珍貴,當時許多濱海遊樂區、渡假別墅,建築物直接蓋在沙灘或礁岩上,造成台灣海岸線,最早來自休閒需求的生態破壞,至到現今無論使用或廢棄,依舊對環境形成壓力,成為一種殆忽環境的反思紀念碑。



































最後,就是有趣的次文化現象,關於廢墟攻佔,三芝飛碟屋甚至是一度是廢墟的聖地。對於熱愛廢墟行動的人士,廢墟具有一種時光的迷魅,也是一種社會規約的逃逸疆界,它不只在殘破的外形有著永恆的意義,甚至成為另類文化的秘密基地。荒廢的飛碟屋,曾經一度晚間很熱鬧,不是鬼魅四竄,而是不同文化型態聚集於此。在1999年代文化多樣化的背景下,從同志、酷兒、叛客、迷幻、情慾到地下音樂,都在這個空間裡,四處分佈,特定房間有特定文化族群,有佔領廢墟長居的教主,有不時前來朝聖的信徒,在這個近乎法外之地,另類或地下文化蓬勃興盛,直到警察加強巡邏,直到更為兇惡的人士進入,廢墟又成廢墟。






當完全無人出入,於是各種止步門外的種種傳說開始顯現,沒人住就有鬼,笑翻人的言詞。

三芝飛碟屋是廢墟,但是廢墟絕對不是只有鬼意義,就像長達六百年的羅馬古城廢墟,建造時有其雄偉,殘垣時有其依存,在任何一個時空,廢墟不是歷史的空洞,只是我們從來不願面對它、認識它。


三芝飛碟屋是鬼屋嗎?人們對於陌生,總是以污名想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