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總是嘲弄著事物!
當松山菸場以一個工業廢墟之姿,在時代的當下,成為人們緬懷喜愛的都市綠肺,卻由一個現代的大巨蛋,以商業之姿,毀滅歷史殘存的氛圍。
當商業願景碾壓工業廢墟,搞的時代怪笑起來。
大家都期待台灣有個像樣的棒球場,至少為已顯疲態的棒球大國,添點希望的柴火,於是大巨蛋成為一個夢,激勵棒球運動的魔力大蛋。歷經選址的風風雨雨,外加政治角力的高來高去,2001年1月松菸終於成為大巨蛋的最後落腳處。
原先,聽到大巨蛋落腳松菸,心裡一陣緊揪,難不成要拆掉那些美麗的建築群,放下一座體育之夢,結果弄清楚,原來松菸不會拆,大巨蛋是放在已拆掉的韓國大使館位置,松菸在2001年9月通過市定古蹟審查,辦公室、捲菸工廠、鍋爐房及一至五號倉庫將會以歷史原貌完整保存。
於是心理浮現一副美麗景象,在東區聳立著一顆大巨蛋,周遭的綠地草坪,連結著松菸的巨樹森林,巨樹森林之內,收藏著松菸這顆文化珍珠,以運動公園外加古蹟森林之姿,在台北東區,形成一個偉大的城市區域,有運動的熱情,有文化的幽靜,以及綠樹的生態,充分展現一座城市的休閒美學。
但是等到2002年市府公布區域規劃圖,才知道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原來,這個區域分成二塊,一塊叫做松菸文化園區,一塊叫做大巨蛋體育園區,二者合稱台北文化體育園區,二個區域各有BOT案招商。在區域規劃上,松菸文化園區畫成方塊狀的七公頃,大巨蛋體育園區則是L型狀的十公頃。換句話說,松菸將不會是完整的方塊,鄰近光復北路的大門到辦公廳之間的宿舍區,將完全消失不見,成為體育園區的一部份。
松菸在1937年建廠,規模之大,完全是以工業村的規模,座落台北繁榮之區,它不是單體建築,而是分成宿舍、辦公、工廠、倉庫等區塊,依照生產流程與生活需求,建造不同建築物的帝國工廠,建築受到現代主義興起的影響,線條相當簡單,呈現當時的建築每學。
其實在日治時期,菸廠、酒廠、糖廠,甚至許多工業基地,都是以工業村的型式設計,在日本對台採行「內地延長主義」之後,巨型的工業村,顯示日本高度掠取台灣的資源,也意謂日本有著長期經營的打算,更重要提昇生活需求的建設,不僅是服務來台的日本人,也提升皇民化台灣的生活水準。這樣以農、礦為主的工業村,不僅記錄台灣現代化的歷程,也保留當時庶民生活的樣貌,在多數工業基地政府接收後,部分改建改造,原貌保留不多,加上近年陸續面臨廢廠,卻又一一拆毀另做它用,讓台灣20紀初期到中期的歷史風貌,一一消失,松菸不僅是台北,更是台灣少數保存工業村歷史原貌的工業遺址。
松菸在1998年停產後,工廠本體幾乎保持原貌,從大門到辦公室的宿舍區區域,原本設有警衛室、宿舍、育嬰房、工具間、運動場等設施,展現員工生活的空間樣貌,在長達半世紀的時光後,這個區域雖然許多建築有所變動,已非原始樣貌,但是從區域型古蹟的整體文化保存觀點,都該思考留下這個松菸入口以及員工生活的區域,甚至重新復舊,完整呈現一個工業村的型式。
但是,這塊宿舍區依舊被劃入體育園區的用地,並且將區域內保留原貌的工具間、育嬰房、警衛室登錄為歷史建築,在「變更臺北市原菸酒公賣局松山菸廠工業區土地為特定專用區主要計畫案」中,巧妙的註明「歷史建築物則得配合專用區開發作遷移,惟移置之地點除應整體規劃之外,並須經過本市古蹟委員會審議通過方可遷移。」
松菸不是完整保存,保存的觀念依舊是落在建築物的年代計算,而非文化區域的系統思考,在未來松菸遺址上,看得見生產面貌,看不見生活風貌,讓半世紀前工業村的歷史原貌,缺了一角。
文化保存有所爭議,但是引發更大爭議的是老樹的保存,在松菸大門入口,左側群聚當時工業村生活的建築群,右側卻是一大片森林,有著近千棵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樹木。根據統計,在整個劃做體育園區內的樹木,共計一千多棵,其中更不乏珍貴的老樹。
在抗議不斷中,2004年開始移植體育園區內高達千餘棵的老樹,除了七顆老樹現地保留,其餘樹木斷根移植,接著2005年拆除移建列為歷史建築的育嬰房、工具間,為了平息眾怒,台北市府的說法是將會保留松菸入口意象,以及保留市民廣場空間,甚至建設生態公園,打造一個台北市的後花園。
市府劃下大餅,在期待大巨蛋的心理下,就算自然森林變生態公園,也沒有太多反對聲音,誰管周遭居民憂慮交通壅塞的問題。
等到2006年,獲選經營團隊內部重組,變更設計提出新的規劃圖,並且正式簽訂BOT案契約,這下可讓人傻眼,怎麼大巨蛋體育園區變成這個樣子!
這份經營團隊提出的設計圖,仔細一看,體育園區不是只有巨蛋,還會塞下一棟百貨公司,一棟國際旅館及辦公大樓,原有生態公園不見,所謂的台北後花園根本是空中閣樓,骨子裡根本是在東區搞一個新商圈。
這樣的設計,不只沒有森林綠地,甚至在空間規劃上,緊緊壓迫松菸,在去掉前方與右側區域後,松菸失去空間感,成為一個殘缺的工業遺址,更甚是因為荒廢歷史造就的綠意,也在高樓、環繞下,全然消失。
值得嗎?成為大巨蛋座落松菸的課題。
原本大巨蛋建造地點從關渡平原到松菸有幾種方案,但是以關渡平原交通不便為由,將大巨蛋拉回市區,其實市府心知肚明,在郊區建造一顆大巨蛋,經營台灣越顯疲弱的職棒,外加其它運動,其實對於投資業者沒有太大吸引力,總不能要投資業者花費鉅資,蓋上四萬人的巨蛋球場,就只靠著一年稀少的運動賽事,場場寄望不到萬人的門票過活,就算增添演唱會的場租,衝衝人氣彌補損失,大巨蛋的經營利潤不多,搬進市區當然有商業利益的考量。
在商言商,無可厚非,看上市區的環境價值,更是商人的精算,但是再如何算,都不該違失興建大巨蛋,發展體育的主旨,在松菸建大巨蛋,原始規劃以大巨蛋為主,至多在大巨蛋內或著周遭,添上一些商場、販賣部,彌補投資業者的損失,盡量留存松菸的文化、生態價值。
但是現今的設計,根本讓大巨蛋成為土地開發的晃子,實際寄望這個繁榮東區的僅剩未開發土地,建設新的百貨公司,以及新的觀光飯店,讓投資業者能夠打造新商圈,投入東區百貨、旅館的激烈商戰中。
這樣的BOT,違背興建大巨蛋的原意,也毀壞座落松菸的文化、生態限制,讓一處原本充滿歷史與綠意的區域,以振興體育之名進行開發,實際上卻是滿足企業商戰的空降基地。如果留心一點,仔細數數東區的百貨公司,從SOGO到台北101等等有多少家,再想想百貨公司背後的經營企業,就能夠理解松菸這塊基地,對於想要進軍東區商圈的企業,戰略地理是如何重要。
企業透過私有土地買賣,找好地點開發經營,本是天經地義,但是對於國有地,政府就不該如此想,無論檯面下如何交易,在檯面上還是必須宣稱,開發國有地以民眾福祉為先,沒有人敢高喊就是要圖利財團。那麼,松菸的民眾利益是什麼?該是台灣僅存的製菸文化、該是台北罕見的都市生態、該是全民期盼的振興體育,就不該是再多一家的百貨、飯店。
大巨蛋,設計圖見了光,原來是充滿商業思維的模樣,日前一場說明會,終於有人開砲,巨蛋夢碎!
面對外界質疑,市府高喊松菸不會受到破壞,這種說法無異是句廢話,大巨蛋商圈只是體育園區的BOT案,當然不能碰觸劃歸文化園區的松菸,松菸文化園區另有一個BOT案,在未來等進著經營企業,拿出規劃圖,才能知道松菸最後會被改成何等面貌?
松菸大巨蛋,台北人的體育文化夢,但是在現代商業的邏輯下,歷史、生態不是賣錢的好玩意,當國有地以BOT出租,當家換人,商人是不會考慮人民改善環境的期待,只會想著人民辛苦掙錢的口袋,那才是資本世界的不滅真理。
看看松菸吧!在未來,松菸的美,也只有在照片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