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網頁

2019年4月7日 星期日

前瞻計畫的後顧之憂

行政院長林全昨日召開說明會,宣布通過院會,以8年時間,推動8824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計畫的五大主軸,分別規劃為綠能243億元、數位460億元、城鄉1372億元、水環境2507億元、軌道建設4241億元,推估前瞻計畫將創造4萬個工作機會,帶動民間17千億元的投資金額。

計畫中,包含著綠能、數位、城鄉、水環境、軌道建設五大項目,建設台灣的基礎建設。但是讓人憂心是龐大的建設計畫中,有著許多項目,帶著影響生態環境的隱憂。




以幾乎佔總預算一半的「軌道建設」,其中「北宜鐵路提速工程」編列1200萬經費,內容未直說為直鐵經費,但是外界推估為北宜直鐵的環評費用。讓人質疑,直鐵已經開始在走興建程序,特別是北宜直鐵的幾條路線,將穿越斷層、廢煤坑,以及開鑿30公里的長隧道,經過翡翠水庫的水質保護區,引發高度的環境爭議。

再者,軌道建設中有許多的「縫合計畫」,就是將舊市區的台鐵路軌,高架化或地下化,讓前站、後站縫合,提升地利與地價,同時規劃許多捷運、輕軌的延伸線,在促進交通便利之外,提昇當地的土地開發利益,甚至計畫興建更多交通共構宅。

問題是在勾勒美好願景背後,卻是有著徵收的爭議,南鐵東移已經抗爭多年,高捷岡山路竹延伸,計畫拆遷大量民宅,自救會已經成立,許多交通路線開發,不僅是事後使用效益與投資報酬的問題,在開發之初,徵收與迫遷的人權問題,可能都要事先評估的事件。

至於「水環境」的項目上,經濟部水利署在說帖中,端出全國水論壇,闊言海綿台灣等生態水資源觀念。但是後續的規劃,全是過去十年的計畫,從烏溪鳥嘴潭人工湖計畫、大安大甲溪水源聯合運用工程、天花湖生態水庫、雙溪生態水庫、曾文南化連通管工程等。許多過去被反對的水庫興建,以及水源聯合運用,在前瞻計畫中又被提出,根本是藉新政策,讓過去已被否定的生態破壞工程,再度提出來闖關。

另外,在「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中,目前各縣市推動「河圳改造工程」,改善河圳高達80多處,美其名是「河川整治」,但事實際是「景觀改造」。日前,許多環境團體出面指控,許多郊外的自然野溪,形成水泥化,或是假生態工法,許多城市內河圳,在公園化、美觀化下,大肆開挖,藏污水、引地下水,建立許多污水上的潔淨親水空間。甚至水利署在提供經費下,卻沒有監督及裁罰機制。

同樣的,在「綠能」建設上,太陽能電廠佔用濕地、農地問題,風機佔據海岸,影響候鳥,以及製造噪音的問題,都是有著生態與環境的疑慮。當政府推動大建設,就不可能不顧及開發建設,帶來的環境問題,以及來自環境與人權的抗爭。

實際上,前瞻計畫如同一本總帳簿,只是將目前政府已推動,或準備推動的計畫,一次包裝,一次說清。重要是,在這個總計畫下,計畫編列特別預算,甚至編列特別條例。

特別條例草案中,其中第九條,第十條條文,針對水保、環評、都審,提出併行審查、聯席議決、加速辦理等方法。讓人憂心這兩條條文,如同是「太上條款」,為了推動建設,對於環評、徵收有著加速與簡化的作用,也讓人擔心又是重回過去推動「國家重要建設」,就棄環境、人權於不顧的灰暗年代。

相對八年八千億的經費,再加上根本沒列入的國防經費,加總後超高額的國家支出,勢必排擠其它國家預算。特別是蔡英文總統當選之初,以環境和解,尊重人權的角度,提出的綠能、生技等五項新創產業帶動經濟,避免過度開發。現今再推建設前瞻計畫,不免讓人有放棄「軟實力」,重回「硬建設」的問題,讓台灣再進入一個環境大開發的時代。

前瞻計畫,就是以擴大公共建設來刺激經濟,達到回升景氣的目的,但是過去數十年,這個刺激模式一再被使用,造成的環境衝擊、人權侵害,甚至貧富不均,至今仍是造成社會傷害。所以前瞻計畫並不前瞻,滿足地方的建設需求,但是是否真實滿足人民或是環境的需求,成為前瞻計畫必須注重的後顧之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