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網頁

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大島樂生—日本青松園的故事★(2013)


2013年瀨戶內海藝術季,在前往各島嶼見學之中,一直想到居住漢生病「入所者」(註)的大島參訪見學,但是登上大島採預約制,不知如何事先預約,就在前一晚到高松案內所詢問,工作人員應該是訝異藝術季到大島的參訪者不多,我們想去,就特別允許,要我們隔天一早來等候,準備搭船上島。




由於大島是官用船,由政府出資租用,提供「入所者」及工作人員往來交通之用,獲許登島者,不用船資費用,一天只有上下午二班船來往。


船離開高松港,八公里外就是大島,船行約20分鐘,船上有「入所者」及探訪家屬,還有準備上班的工作人員,其他就是六位登島參訪者。微雨中,船隻緩緩靠港,一個小小的碼頭,碼頭上已經有介護士等候,協助「入所者」上下船。


登島後,島上負責解說導覽的工作人員,就將大家集合,然後以地圖說明大島青松園療養所,可分成生活區域、醫療區域、行政區域、歷史區域、公園區域五大區塊,並且強調生活區域是「入所者」的居住區域,不可進入,必須尊重他們的生活隱私,以及行政區域、醫療區域盡量避免進入。


她說,大島很早就有人居住,800年前曾是戰場士兵負傷退守之所,種植有許多青松,歷史久遠,現今將漢生病療養所,取名青松園,也是由此而來。碼頭附近的青松公園區域,松樹高大,非常清幽,也是入所者喜歡休息、散步的地方。


參閱介紹資料,理解大島是日本最早一批設立的漢生病收容所,在1908年頒佈「癩病預防法」, 1909年就在大島設立中國、四國地區八縣聯合的「第四療養所」,開始集中拘禁癩病患者(台灣早期稱麻瘋病),1910年改稱「大島療養所」,1946年再改名為「國立療養所大島青松園」。


早期,日本在「隔離政策」下,集中拘留癩病患者,禁止離島、通婚與生子,島上前後收容居住3923名入所者,園內死亡者1970人。導覽小姐帶我們登上高處的納骨堂,表示塔內供奉過世入所者的靈位,並且在旁設立許多鎮魂塔等碑石,安慰亡魂。


接著,前往歷史區域,導覽小姐帶我們到廣場區,觀看一座佈滿藤壺的石製解剖台。導覽小姐表示,解剖台早期被用來做解剖的醫學研究,以及截肢手術的醫療,上面會長滿藤壺,是因為在漢生人權平反之後,一些殘暴歷史的器物被丟棄,解剖台一度被棄置海邊,後來決定搬回來放置,讓後世人記得這段悲傷歷史,記取教訓。


廣場周遭,就是一些被保留下來的連棟和式建築,保留當時入所者居住的樣貌,以及陳列一些當時使用的器物。導覽小姐說,舊房舍被拆除一大部分,新建新的房舍,入所者集中居住在新房舍,一些舊房舍、以及公共建物就被保留下來,成為文化財。



目前,這些舊房舍提供入所者組成的自治會利用,結合外地志工開辦大島臨海學校,讓更多年輕人前來島上,陪伴入所者,以及舉辦營隊活動。

參觀完歷史區域後,就讓大家自由活動,趕船者可到郵便所,等候船隻,要搭中午船班者,已經事先說明自備午餐,就可以在島上散步。


在島上,今年配合藝術季,邀請有藝術家田島征三佈展,他善長以漂流木創作,利用舊房舍設計漂流木製作的卡通主角,以及水族館,其中機械設計會掉下彈珠眼淚的人魚公主,女兒看了就說代表島上居民的悲傷心情。

日本在1996年廢除了癩病預防法,2008年成立了漢生病問題基本法,開始面對過去的歷史錯誤。在自由活動時間,慢慢走訪園區,心中感觸很多。


對於入所者的居住,為了提供更好居住環境,興建新的房舍,但是房舍還是平房建築,分成單身、家庭,再依身體機能分成自力居住的「不自由棟」、需要介護照顧的「病棟」、以及最後住進醫院大樓醫治的「治療棟」。基本上,尊重入所者的住居權,以身體狀況細心的分類思考,不會像台灣全部都想安排住進醫院。



其次,政府除個人賠償外,也擔負起生活照顧,島上分有許多公共設施,從依據漢生病衍生的慢性病,分類設置醫科的醫院,以及接待入所者家屬探訪居住的大島會館,甚至餐廳、福利社、福祉會館等,縱使現今島上僅剩一百多名入所者,配置的醫生、介護士、工作人員的人力,還是維持一定標準。



最後,在一個小公園中,看見一根根追悼及道歉的記念木碑,幾乎以一年立地一根的方式,年年舉行追悼儀式,來表達歉意,並且不斷提醒曾經犯過的錯誤。


一座最早成立的收容島嶼,現今成為福利最好的療養處所,面對歷史的錯誤,日本真心的平反,如同青松園所標示的理念,尊重入所者的尊嚴、體諒入所者的心情,以及提供安心生活的環境。

反觀台灣,在賠償、道歉之後,仿若一切完結,破壞院區,強迫院民住進醫院,毫不考慮院民的生活需求,以及歷史保留的心願,八年來還在為生活權益、院區保留不斷奔波。在日本,拿出台灣樂生抗爭的照片,給園區志工觀看,她們看著院民的悲傷表情,流露著不可置信的神情,不解為何如此對待受過苦難的院民。

大島之行,感觸良多,雖然日本政府還虧欠台灣樂生院民一個道歉和平反,但是對於日本的漢生病入所者卻是提供一個尊嚴、安心的療養環境,讓一座島,在苦難遠離後,仿如一個生活安心的舒緩之島。


註:日本將過去病患稱呼,改稱入所者,台灣也將病患,改稱院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