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出自一片好意吧!當勸人為善的廟宇,將珍貴綠蠵龜囚禁地下水池。
我想,一開始,應該是出自一片好意吧!
也許,在當初是在海邊看見落難的小龜,在眾人嬉戲中縮頭驚懼,或是在商人喊價中生命危疑,於是出自一片好意,救下小龜,帶回廟裡,深鎖在廟宇地下水池,過著不見天、不見海的黑暗生活。
這一切行為,都該是在保育法施行之前所發生的行為,否則綠蠵龜這種國際第一級瀕危的保育生物,在野生動物保育法實施後,根本不可能有買賣、展示或圈養的觸法行為,那麼保育法在1989年頒佈實施,換句話說,這些綠蠵龜,已經在地下水池,生活至少18個年頭。
十八年囚禁生活,如果讓一個人關上同樣時光,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在台灣特有生物中,綠蠵龜算是國際級貴客,因為牠瀕臨滅絕的身份,讓全世界都注意牠的安危,畢竟在《重讀二十世紀》一書中指出,二十世紀的一百年間,因為人類的獵捕與開發,已經讓110種哺乳類、139種鳥類在地球上消失,而且還在2000年洋洋灑灑列出一萬多種動植物的紅色名單,告知許多動植物正面臨滅種的危機。
人類當生態殺手太久,有點良心的,都不希望再有生物,滅絕在人類手上。
綠蠵龜,很幸運的,也很不幸的,和台灣有所連結,每年四到九月間,牠會游到台灣,在沙灘上挖坑產卵,利用陽光與沙灘的熱度讓龜卵孵化,望安島的網峖口沙灘、蘭嶼的八代灣,以及遙遠的東沙、南沙,都是牠們的繁殖區,如果不是過度開發、過度熱鬧,其實更多的沙灘都可見到牠們的蹤跡。
但是,綠蠵龜或是太多生物,總是生性膽小,對於人類這種強勢生物,又要吃、又要抓、還要玩、更要展出賺錢,說實在的,除了逃,就是等死。
近十年,台灣開始推動綠蠵龜保護,但是重要產卵區走向觀光化,或是不長眼的駐島官兵沒事騎龜玩耍,早讓保護行動只能以個數龜數進行,大環境不好,綠蠵龜或許和很多人類父母一樣,不想生、不敢生,或是沒條件生,於是族群數量越來越少,少到不見龜蹤。
澎湖竹灣的大義宮,卻擁有三隻或四隻綠蠵龜,關在廟宇地下室的水池中,旁邊另外幾隻不知是不是更珍貴的玳瑁,或是其它種類的海龜,但是無論身份瀕危於否,生命不該如此被對待。
在澎湖旅遊地圖中,這間大廟的地下龍宮早是澎湖知名觀光景點,以蓄養大海龜及海洋生物做為觀光賣點,一如台灣郊野的廟宇,總喜歡找條坑道、洞穴,放些教化人心的塑像,或是警告世人的阿鼻地獄,增添廟宇的觀光價值,期待吸引更多遊客信徒前來。
但是這間廟沒有天然洞穴,就將廟的地下室,其實算一樓位置,用大量的珊瑚拼貼洞穴,再造幾個水池蓄養海龜,供人擲錢許願。走近觀看,差點掉淚,身驅近一公尺的綠蠵龜,以及其它海龜,就被蓄養在小小水池中,不僅不見天日,甚至水質都優養化成為綠色。
佛在樓上坐,龜在地下囚,真不知這樣的景況,如何教化眾生,生命平等!
台灣保育法的漏洞,在於保育動物只要是在法律頒訂前擁有,事後進行報備登記,官方似乎就無權可管,但是對於動物,管你人類的法前法後,牠原本就是自由的生存在原野、海洋,任何拘束都是一種痛苦的危害,做為保育國度,都該全力營救。
綠蠵龜的入廟圈養,故事的開始,也許都是一片好意,但是在現近保育觀念興起,又如何讓一片好意成為私慾,讓應該悠游藍海的綠蠵龜,就在黑暗中與大海隔絕。
澎湖不見天的綠蠵龜,其實至今觀光價值已剩不多,昏暗的坑道遊客並不多,也許廟方該是心存善念,將這些生命還很長久的海龜,交由適當保育機構,放生大海顯露慈悲。
寺廟不該囚龜,其它一些自譽專業水生館的機構,同樣的也不該以研究、教育為名義,做起傷害生命的動物觀光消費產業。
我佛慈悲!何忍囚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